媒体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媒体集萃

《21世纪经济报道》:建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2017年关键指标“五降两升”

发布时间:2018-04-25

行稳方能致远,对于经营风险的银行业来说,风控才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一直以来,建设银行以稳健著称,其风控能力在同业中也是首屈一指。

近日,建设银行公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该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多项指标均优于同行。比如,该行资产质量关键指标“五降两升”,不良贷款率、逾期率、关注类贷款占比、新暴露不良比率和信贷损失率下降,逾期不良负剪刀差持续扩大,风险抵补能力持续提升。

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在3月28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从去年到今年,各家银行的风险价值,或者经营成果会出现分化,因为大家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出现了很大的差别。建设银行风险控制得好,资产质量稳定在良好的水平,不良贷款率也是稳中有降,我们实现了‘五降两升’的良好局面。”

王祖继表示,“着眼于未来的现代商业银行,不仅要发挥融资功能,更重要的是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因为我国金融体制是间接融资为主体的,在银行跟客户的相互关系上,很多风险集中在银行身上。”

而作为国有大行的建设银行,2017年全面加强风险管控,准确把握风险变化规律,着力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发挥市场“稳定器”和风险“减压阀”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建行集团不良贷款余额1922.91亿元;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2.83%,较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在资产质量管控方面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建设银行也表示,主要是2017年该行加大信用风险防控和化解力度,强化不良资产经营与价值管理。2017 年度建设银行通过批量转让给外部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的本金为455.22亿元,较2016年度的570.58亿元略有下降。同时,该行持续优化不良资产经营结构,提高经营效益,不良资产处置“量、质、效”全面提升。

此外,该行还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风险精准预警预控能力,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主动管控风险取得良好成效。

逾期贷款率先下降

在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逾期贷款首现下降。年报披露,2017年末,建设银行已逾期客户贷款和垫款余额1658.72亿元,较上年减少122.27亿元,这是该行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逾期贷款下降。

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廖林在3月28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衡量一家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质量是否坚实,第二年会不会反弹,关键是看三个指标,第一是关注类贷款,第二是逾期贷款,第三是特殊事项。逾期贷款的多少,将会影响到第二年质量的稳定。十年磨一剑,建设银行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和拼搏,现在我们首次实现了逾期贷款的下降。”

至于不良是否已经见底?廖林表示:“我们从分布、客户、行业、产品、期限等几个维度来分析,建设银行资产质量已经企稳。未来在逾期贷款上走向‘稳中可控、稳中下降、稳中向好’这样的态势,应该是不会有太大变化,其间可能有波动,要看经济走势。”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建设银行的 不良资产认定标准也是行业中最为严格的。自2016年来,该行逾期贷款与不良的比例一直是负剪刀差,而且2017年这个负剪刀差较上年持续扩大。

年报显示,建设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是不良贷款的58.5%,2016年这个值是68%。一般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就划归不良,这个比例越小说明不良资产的认定越严格。很多银行这个比值超过100%,有的甚至超过150%。

王祖继也强调,“我们的风险理念强调主动管理,对风险的划线更加严格,我们逾期率标准要比其他兄弟银行严格得多”。

建设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也逐步增强。2017年,该行坚持审慎原则,充分评估宏观经济及调控政策等外部环境变化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足额计提客户贷款和垫款损失准备。于2017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和垫款损失准备余额3289.68亿元,较上年增加602.91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1.08%,较上年上升20.72个百分点;减值准备对贷款总额比率为2.55%,较上年上升0.26个百分点。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在风险管理方面,建设银行还强化对重点业务及新兴业务的研判和把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建设银行适时优化信贷政策,重检信贷制度,细化客户选择标准,坚持行业限额管理,信贷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比如,该行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33,574.53亿元,较上年增加4,612.97亿元,增幅15.93%,余额在公司类贷款和垫款中的占比为52.11%,不良率保持在较低的0.65%。同时,建设银行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为6.36%,与上年相比基本稳定。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了双降;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较上年亦有所下降。

在新增信贷投放上,建设银行表示信贷资源继续向资产质量优良,具有经营优势的个人住房、基础设施贷款领域倾斜。同时加大小微企业、绿色信贷、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扶持领域的投入力度,严格控制产能严重过剩,监管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新增贷款。

2017年,根据经营形势变化,建设银行同业业务稳步压缩。于2017年末,该行境内同业资产余额4,585.01亿元,较上年减少5,737.95亿元;同业负债(含保险公司存款)余额11,980.08亿元,较上年减少2,539.84亿元。成功发行四期同业资产转让及再投放产品,开创我国同业资产在公开交易市场进行平层结构转让的先河。

王祖继同时表示,“信贷布局方面,总体来讲,我们还是围绕如何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来布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不管是对公对私,都要体现国家战略的落实、实体经济的需要”。

据介绍,建设银行积极跟进经济转型升级,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支持住房租赁业务、消费金融、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巩固基础设施领域传统优势。大力推进绿色信贷战略实施,加强行业管控,提高高风险客户群体准入门槛。

王祖继称:“通过我们对资产的合理布局,既符合国家战略的要求,又和建设银行未来发展战略、优化资产结构相一致,这样将对整个资产的收益和业务的长远发展带来很多利好。”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建设银行积极开拓住房租赁市场,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增长点。该行依托住房金融领域传统优势,紧抓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建设的历史机遇,在同业中率先推出住房租赁综合解决方案,基本实现住房租赁平台对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全覆盖,打响“要租房 到建行”品牌。

王祖继也表示,“我们为什么看中这块业务优势,因为它是和政策导向高度一致的,房子有广阔的市场,租赁有广大的人群,这个市场将赋予更多的现金流、信息流,包括培育新兴服务业成长,也就是跟租赁相关的业务,不仅仅是中介,还有围绕着租赁业务开展的装修、家居、社区服务等。”

加强全面风险管控

建设银行副行长张立林在香港的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在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建设银行2017年进一步加强了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管理的系统建设,信贷结构调整,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资本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信用风险管控方面,建设银行强化贷前尽职调查环节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升放款审核效率和质量。完善贷后决策机制,强化贷后检查监督,推进押品集约化管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大数据应用,统一监控表内外、境内外、母子公司、信贷与类信贷业务信用风险。

随着理财新规的落地在即,表外业务的风险也受到了关注。

对此,王祖继表示,“建设银行的表外业务一直严格按照监管的各项规定来部署。随着监管规则的不断明确,由于建设银行一直坚持合规理念,同时对表外的风险加权和资本的布局都是很合理的,所以按照严监管的条件,对我们总体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我们也愿意按照这种严监管的规则来执行。”

年报显示,于2017年末,建设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0,852.56亿元,其中,非保本产品余额17,308.20亿元,保本理财产品余额3,544.36亿元。与此同时,该行行资管产品结构和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对私产品占比大幅提升,2017年末对私理财产品余额13,665.55亿元,占比65.53%;标准化资产占比进一步提升,标准化资产余额6,739.24亿元,占比31.82%。

建设银行副行长张立林还表示,“2017年,我们实施了更加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重点加强风险管理系统和技术建设,提高全行的前瞻性预警能力,依托新一代核心系统,全面风险监控预警平台的搭建,创新了零售风险计量工具,建成了外部欺诈风险管控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为业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的同时,对消费者金融权益保护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018年,在建设银行看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也是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建设银行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加强对全球宏观政策、监管规定的研究、跟踪,防范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确保合规经营。特别要把好信用风险入口,优化信贷投放结构,管好出口,主动压缩退出高风险项目,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