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企业社会责任 >> 最新动态

乡村教育扶助的公益进化论

发布时间:2013-12-16

寄予:一次为期一周的培训,120位乡村希望小学教师,这并不仅仅是个责任和感恩的故事。对于管理着庞大的公益“产品体系”的中国建设银行而言,从每一位乡村教师和他们的故事当中,能够挖掘出希望小学这个建行参与已久的公益项目,其所服务的群体身上正在发生什么变化:他们当下更需要什么帮助?有着怎样的需求、困惑和梦想?这些信号都将成为建行“公益产品升级”的创新来源。

苏秀菊有点尴尬,她吱唔着回避着会议桌对面建行的提问:“你们学校,有什么要我们帮忙的吗?”

实在回避不过去,她只好老实坦白:其实,她是替一位“很想去亲眼看看长城”的老师来“代班”的。在这个仅有七天的建行希望工程乡村教师培训班中,由于课程密得水泼不进,只得把去长城参观和与捐助方建设银行面对面沟通两件事安排在了同一时间。这令很多身负学校嘱托又忍不住对长城心痒难耐的老师纠结不已,“代班事件”由此而生。

“替人代班”被抓的苏秀菊来自河南驻马店泌阳县铜山乡建行希望小学,坐在她身边的同事是她的校长、也是她的丈夫吕伟宏。原本此次见面会每所学校只需要来一位代表,但她想来找机会提出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微小愿望。

她和丈夫都是语文老师。由于整个学校正式教师只有他们夫妻二人、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师资薄弱,设备简陋,所谓专业早就形同虚设,美术、音乐、体育专科老师简直是奢侈品,大家都被逼成了多面手,会什么就教什么,有时候不会的也必须硬着头皮上讲台。

因此,她对于各种各样的培训机会求之若渴,每每坐在第一排,把老师的课程录下来,回到学校去放给其他老师看,给大家开示范课,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再培训老师”。为了给更多的年轻老师出来培训的机会,希望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规则要求培训老师的年龄上限为50岁,这也许将是她最后一次得到希望工程组织的培训机会,“这个机会对我真的很重要……下次培训能不能破个例,让我再来参加?”

在笔记本上匆匆记录下一堆“改建操场”、“增加几个书架”、“能否送教下乡”、“未来能不能增加培训频率”字句的建行相关负责人听到这个要求略有些愕然:“当然可以,这个没问题。只要你有意愿,我们一定尽力提供帮助。”

这一幕发生在826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三楼的一间教室里。 两天前,第三届建行希望小学乡村教师培训班正式开课,120位前来参加培训的老师全部来自建设银行捐建的希望小学。“乡村教师培训”基本在每年暑假进行,为期一周,旨在提升贫困落后地区乡村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共同探索实用、适用和高效的乡村教师培训之路。

 而今天,则是建行和乡村教师们的一场零距离接触。

老师们争着发言的同时,建行工作人员与项目合作方青基会的组织者忙着将老师们的信息记录下来,用于事后汇总为报告,这将成为建行未来在乡村教育公益项目设置上改进和创新的“市场调研数据”。

 

从硬件到软件

出人意料的是,在见面会上,仅有几所学校的老师提出了更新电脑、维修操场等“硬件”需求,绝大部分老师带来的校方意见,都更着意于教学“软件升级”的问题:这类培训是否能增加几次,可否让更多同事受益,以及培训课程如何更适合自己的需求,帮助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对这一现象,负责培训班的班主任老师给出了如下解释:“从1989年至今,希望小学这个项目开展已久,建设的学校数量和分布正在逐步满足贫困地区乡村教育的需求,校舍的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当中。因而,近几年,乡村教师培训等以完善和发展为主导的软件项目开始成为新的需求热点,大家都意识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归根到底人是关键。”

建设银行对希望小学公益事业的投入,也与希望工程的发展同步,在经历从硬件配备到软件提升,从关心教室操场到关心人的能力这一转变。

1996年,中国建设银行全行30多万名员工自愿捐款成立了中国建设银行爱心基金, 用于在贫困地区建设“希望小学”。迄今为止,共捐建了38所“建设银行希望小学”,遍及全国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不仅如此,建行还陆续拨出专项资金,为其捐建的希望小学配备“建行希望图书室”、体育设施、电脑室等等,逐步完善教育的各项硬件设施。为了发挥众多分行网点和高学历人才的优势,建行还要求下属分行多与当地捐建的希望小学结成对子,时常组织员工志愿者前往支教。

经过长期的投入和改善,很多建行希望小学俨然成为附近乡里令人羡慕的学校。

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希望小学便是其中之一。萨尔达坂乡是一个农牧结合、以哈萨克为主的少数民族乡,萨尔达坂乡小学是这个乡的中心小学,距离乌鲁木齐市区30公里,大多数孩子都家住几十里地以外。由于靠近著名的风口达坂地区,长年多烈风。曾经因为有孩子上学为了防止被风刮倒,要背着石头上学,而上了央视新闻。

2009年,建行爱心基金的一笔25万元的捐款让这所有着500多名学生的偏远小学焕然一新,教学楼、食堂和宿舍都经过改扩建,还配备了图书室和体育器材。因为学生大多家远,连五六岁的小孩子都要住校,为了方便学生生活,建行甚至资助学校打了一口井。

但即便是如此“幸福”的学校依然有着它的苦恼,这就是师资力量的结构性不足,以及培训机会的匮乏。

马彪是萨尔达坂乡建行希望小学的语文老师,在此次两所学校来参培的4位老师当中,他是唯一的汉族,也是全校唯一的汉族老师。学校首当其冲的师资问题就是缺乏汉语老师,他时常为班里的哈萨克孩子们担心,这些基础语言教育上的不足必将在未来成为他们获得平等高等教育时的一大障碍。

然而职业培训对于他的同事们可谓一次难求,地点偏僻,交通不便,让他所在学校的老师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成为凤毛麟角。他这次是第一次来到北京参加此类培训,但他提的建议却不是增加培训次数,而是能不能把培训时间延长些,“我们往返路上的时间就超过一周,只培训7天太可惜了——还有,能不能给我们学校捐助些汉语点读机?”

马彪也许只能在他有限的资源下寻找改进教育质量的解决办法,但他提出的问题,却毫无疑问切中了当下乡村教育中的要害——乡村老师的能力,与获得职业发展的资源,比之他们在公众心目中崇高的地位,存在着落差。

 

弥合“落差”的爱心

长年从事乡村教师培训的班主任老师将现在乡村教师面临的困境概括为“师资结构性短缺”:工资低条件差,导致人员配不齐,语文数学等主课尚好,音乐体育等小课程尤其稀缺;老师年龄大,导致有英语技能的老师数量匮乏;转岗老师多,本科学美术的老师去教英语也很常见,导致专业课程的在职培训尤其必要。

据统计,我国有1205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其中农村教师占80%,约有960万之众。 尤其其中的贫困乡村教师,作为最需要培训的群体,却恰恰也是培训资源最匮乏的群体。

在很多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身上,常常呈现着一体两面的两种形象。一方面,大家在他们身上看到安贫乐道、教书育人的令人尊敬的美德,领着不高的工资常年驻守在贫困的环境下坚持教学,常常一个人同时教三四个年级的几门课程,一个教室里左边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右边的孩子打开课本开始听课,除了上课,还要兼任孩子们的保姆、学校的水电工甚至泥瓦匠。另一方面, 在他们身上也能看到因知识更新缺乏、能力落后而带来的惭愧甚或自卑,在他们当中被称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方式十分普遍。长时间得不到外出培训的机会,知识内容陈旧,授课理念和方法过时,他们大都十分清晰地意识到种种不足,但要想改变现状,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助力。

有的乡村老师用一句话概括为:“可怕的是,我平时真不知道自己不懂的到底有多少,更可怕的是,再害怕也还是要给孩子们讲课。”

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与社会提供的种种资源之间的落差,使得很多人陷入职业倦怠和挫折感中,优秀的老师不断从农村的小学流失,留下者中不少士气低落。

在几年前,建设银行开始意识到,对于乡村教育,软件的提升将是未来日趋重要的问题。因此,从2010年开始建行将部分捐款专项用于为各个建行希望小学的教师提供优质培训。在暑假期间,从全国各个学校选派老师,来北京集中进行授课培训。

对于自己捐建的38所学校如何逐步提升教师水平,在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教师培训中心的专业建议下,建行对培训进行了长期的规划。

初期的两届培训班的重点是“校长教育”。课程大多安排的是教育理念、教育心理等通识培训,意在通过关键人物撬动整所学校的教育思路,先改变大家的观念和共识。

从此次培训开始,进入了第二阶段:执行层提升。本届课程的主题是班主任技能提升,同时兼顾英语、美术、体育的专科培训。因此,这次各个学校选派前来培训的老师大部分都担任班主任,一部分老师为英体美课程老师。在课程设置上, 首先进行的是教育理念、教育心理的通识教育,此后专科课程大约占三分之一时间,班主任能力培训(教育方法、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建设等)约占三分之二,这些课程不再满足于开眼界,而是更侧重于学校管理和解决教学瓶颈等实际问题。

因为超过90%的学员都是第一次来北京,培训中还插空安排了著名景点参观,鸟巢、水立方和长城是毫无疑问的经典项目。

在结业感言中,很多老师都谈及自己在培训中更被先进的教育理念所触动:一个班级怎么管理?如何让从小被教育要“听老师话”的孩子们学会“听同学的话”?如何让班主任与00后的留守一代之间拥有“共同语言”?这些课程让以往空泛而俗套的“用爱去教育学生”变得具体而微。

 

公益“产品”的生命周期

中国建设银行无疑位列中国在公益事业上投入最多的企业之一。 自2005年股改上市,7年多时间里,建行及其员工累计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近7亿元,这几乎相当于一个效益不错的中型公司年度盈利总和。

2011 年,建行实施的重要公益项目为15个,投入总额 达4700万元。 2012年,实施重要公益项目10个,捐赠总额为2300万元。其中,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教育是重中之重。

从“贫困高中生成长计划”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成才计划”,建行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支持与教育扶助项目:

--1996年开始,中国建设银行开始援建“建行希望小学”,截止目前已经援建了41所建行希望小学,配备了体育园地和图书室73个,资助培训教师200多名。

--2007年,中国建设银行捐款1.2亿元实施“建设未来--中国建设银行资助贫困高中生成长计划”, 截止目前已资助了8万名学生完成学业。

--2007年,中国建设银行捐款5000万元实施“中国贫困英模母亲建设银行资助计划”,截止目前已帮助9100多名英雄家属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2007年,中国建设银行捐款350万元实施“情系西藏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建投奖(助)学金”,为西藏地区贫困中学生、大学生提供奖(助)学金。

--2007年,中国建设银行捐款300万美元设立“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基金”,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聘请海外专家作为讲席教授,以提升学院的教学水平。

--2009年,中国建设银行捐款6000万元实施“资助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成才计划”,在16个少数民族地区为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提供奖学金。

既然是“产品”,这些项目便必然面临着两个挑战:完善与创新。

对于建行来说,公益捐赠的项目并不仅是看方案和决定投入那么简单,每一个项目都如同产品一样,有其市场基础、细分用户群、用户习惯和产品生命周期。

希望小学的建设便是这样的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乡村教育尚未普及,基础设施严重不健全的情况下,建造更多的希望小学,让孩子们不需要徒步数十里上课,教室宽敞整洁,课桌完备,便是当时的市场“刚需”。有了教室和桌椅,如何帮助孩子们享受到健全的教育体系,拥有图书馆、操场和电脑室成为了“主流市场需求”。而今,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和士气提升又成为了新的“市场动态”。

无论是见面沟通会还是学校需求调研报告,建行的目的便是保持对希望小学这一产品最新“客户需求”的敏锐触觉:现在的各所学校按照发展水平和规模大概分为几类?他们的需求有着怎样的侧重?有多少学校仍然处于硬件完善阶段,又有多少学校已经不愁温饱,开始攻坚师资的瓶颈?各个地区由于文化、发展阶段和习俗的差异,在需求上是否也所有不同?

这些结论将为建行制定下一阶段的贫困地区教育援助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提供扎实的决策依据。